上回刊出一篇關於台灣小吃英文翻譯的文章後,陸續引來許多討論及回應;到底滷肉飯、牛肉麵還有肉圓這些台灣道地的美食,應該要如何翻譯成英文,才能在國際推廣美食的名聲呢?
其實,在第二屆台北國際牛肉麵節舉辦之際,當時飲食作家韓良露老師就曾經發聲疾呼,關於台灣牛肉麵的英譯問題必須正視,這個憂慮,和我們最近推廣台灣美食小吃的心情完全一樣,現在重提,也証明了這問題一直存在,也沒有獲得政府公部門的重視。
多年來,大家一直要把台灣美食帶向國際,或要把台北市申請成為世界美食之都,但這些小吃、美食,它們的英文名字呢?出國前,總要有一本護照,印上英文名字再搭配一張照片吧?
如今,三、四年過去了,這屆牛肉麵節也在大家的掌聲中選出了各組最佳名次,民眾吃的開心,商家打出名聲,得獎者肯定可以風光好幾年,可是,台灣牛肉麵的英文名字呢?
到底是Beef Noodle?還是Nu Row-Mien?
目前為止,國際台北牛肉麵節的網站縮寫還是TBNF (Taipei Beef Noodle Festival) ,看樣子到了明年,狀況還是一樣,明年我們又要重覆一樣的話題。
在台北牛肉麵節開跑前,台北市政府產發局,煞有介事的邀請了幾位專家到市府開專家會議,討論牛肉麵如何英譯。
我們幾個(費奇、陶禮君、梁瓊白)準備好資料赴會,一群人傻眼,現場媒體記者鬧哄哄圍著煮牛肉麵的師傅,努力搶拍畫面,負責主持記者會(原來是一場記者會,不是專家會議)的官員,匆匆敦促我們幾個人發言二、三分鐘,宣佈散會,說要讓網友們來票選,到底要用Beef Noodle? 還是New Raw-Mien?
姑且不論這個「New」會不會讓外界誤認為是新創的食物,或到底去那裡找「Old」舊的牛肉麵?但這個票選,真的是全天下最廉價的施政作為了。
我們的台北市政府,貴為一國首都,拿民眾納稅人的錢,年年辦活動像放煙火,名為推廣,最後是在台灣小小一方土地,大家輪流拿獎,內需市場的買方永遠一樣的量體,如何增加國際知名度?如何擴大市場需求?幾年來一直原地踏步,連個英譯問題,也是踢來踢去,沒個肩膀來搞定,弄個網路票選和為動物園小動物命名,有什麼不同?廉價而媚俗。
幸好,十二月,行政院新聞局即將推出一個網站-台灣美食文化網,陸續以中、英、日、西、法等各國語言登場,其中確定的翻譯問題,初步折衷寫法為:Tai Young-Bing(太陽餅,Sun Cake)或 Neo Row-Mien(牛肉麵,Beef Noodle)。
雖然我建議台灣各地方政府,立刻上網查詢各地方知名美食及小吃的翻譯,有些是台語發音的音譯,如滷肉飯、蚵仔煎,但你知道,現在大家都在忙選舉,誰會在意這些小事。
台灣的美食,當然要自己的英文名字,像日本壽司,像韓國泡菜,像義大利披薩,像泰國蝦酸湯;如果,有一天,國際上再來一個什麼票選一百大,五十大等等美食項目,其中若少個台灣美食,大家也不用訝異或不平,看看我們的官員,也就明瞭了一切。
想了解更多的美食文化和饗宴,請看:吳恩文的快樂廚房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culture/%E5%86%8D%E8%AB%96%E7%89%9B%E8%82%89%E9%BA%B5%E7%9A%84%E8%8B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
留言列表

